首页 | 漫谈国学 | 古文观止 | 古风雅韵 | 琴棋书画 | 文心荟萃 | 江山万里 | 笑看风云 | 妙笔生花 | 凌云社区
当前位置:主页 >> 古文观止 >> 明清近代 >> 精卫
西湖杂记
登泰山记
西游记·大闹天宫
葬花吟
西湖杂记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与袁石浦
自为墓志铭
初到石湖
养兰说
船中曲
水调歌头•偶述
太公钓渭图
清明呈馆中诸公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杂感(五首选一)
己亥杂诗
病梅馆记
石灰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卖柑者言
司马季主论卜
太公钓渭图
尚节亭记


精卫

来源: 作者:顾炎武 发布时间:2007-08-05 被读 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释]
    1.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一种鸟。相传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        海。
    2.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爱国志士。
   
    [评析]

    顾炎武从二十七起开始编篡两部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这首诗是顾炎武在36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相传,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从高山采集石子和树枝衔在嘴里丢向东海。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精卫诗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在历经三十年后,巨著终于完成。顾炎武为了探索经国济民之道,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作了大量笔录,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后已”。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傭。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明末,曾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史料,尤致力边防及西北地理研究。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兴复。晚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学问博洽,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均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吴派、皖派均有影响。


上一篇:养兰说   下一篇:清明呈馆中诸公
Copyright © 2004-2006 凌云小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