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漫谈国学 | 古文观止 | 古风雅韵 | 琴棋书画 | 文心荟萃 | 江山万里 | 笑看风云 | 妙笔生花 | 凌云社区
当前位置:主页 >> 古文观止 >> 魏晋南北 >> 北朝乐府•木兰诗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文赋
兰亭集序
秋兴赋并序
洛神赋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干将莫邪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咏怀诗(三十三)
与吴质书
赠白马王彪并序
文赋
后出师表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世说新语•谢公围棋
咏怀诗(其一)
登池上楼诗
饮酒(其五)
子夜四时歌
南朝乐府•西洲曲
思旧赋并序
北山移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
赠兄秀才入军
咏史(其二)
干将莫邪
哀江南赋序
拟咏怀(其七)
拟咏怀(其二十六)


北朝乐府•木兰诗

来源: 作者:北朝民歌 发布时间:2007-08-04 被读 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1.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2.军帖:征兵的文书。
    3.可汗(kēhán):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4.鞯(jiàn):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马的嚼子、笼头、缰绳等。
    5.黑山:即杀虎山,蒙古语为阿巴汉喀喇山,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南。
    6.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7.戎机:军机,指战争。
    8.金柝(tuò):军用铜器,有三只脚,一柄。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打更。
    9.明堂:天子用来祭祀、朝诸侯、教学、选士的地方。
    10.策勋:记功劳。十二转:十二泛言其多。转:将勋位分为若干等,每升一等为一转。
    11.花黄:当时流行的的一种妇女装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上一点黄的颜色。
    12.扑朔: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一说,跳跃的样子。迷离: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双兔在行走时难以辨别雌雄。
   
    [评析]
    《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词,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木兰诗》的艺术美表现于多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承传与创新,简劲与细腻,叙忧与状乐。《木兰诗》艺术美的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女中英杰的多方面的刻画,使人们看到了《木兰诗》章法井然,人物形象丰满。木兰不单是一个赳赳武失,更是一个有着细腻情怀的女子。她身上既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也具有耀眼的理想光辉。《木兰诗》彪炳千古,而木兰则光耀千秋。

上一篇:敕勒歌   下一篇:子夜四时歌
Copyright © 2004-2006 凌云小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