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0-15 12:19:20 点击:21
一、音乐对《诗经》、《楚辞》文体形式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风》、《雅》、《颂》三大部分。关于《风》、《雅》、《颂》如何分类,现存的先秦文献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毛诗序》说:《风》,风(讽)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雅》
发布时间:2007-10-15 12:19:01 点击:62
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布时间:2007-10-15 12:18:39 点击:18
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琳琅满目的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是以理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比如苏轼著名的七绝《题西林壁》写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说理诗,但是它十分生动有趣。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
发布时间:2007-10-15 12:18:20 点击:16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曲子词】:唐与五代时词被称为曲子词。 【雅词】:宋以后词调由俚俗转为要求雅正,称为雅词。 【艳词】:相对于雅词而言。 【侧艳词】:即艳词。 【近体乐府】:近体乐府是北宋人给词的定名, 【寓声乐府】:自创新
发布时间:2007-10-15 12:17:38 点击:31
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一、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他在
发布时间:2007-10-15 12:17:20 点击:9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附录二:治国学杂话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
发布时间:2007-10-15 12:13:09 点击:9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8:25 点击:11
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前人有的评,那就是奇诡。看他的《恼公》一诗,铺写人物形貌风神不遗余力,词语求新奇,华丽的藻绘触目皆是。前人论此诗,多说晦涩不通。其实李贺的这首诗,用了许多省略,许多暗示创造了一个隐约朦胧的境界,我们尽可以在不理解中欣赏诗里的清词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7:25 点击:24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6:46 点击:44
盛唐边塞诗指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盛唐边塞诗派诗人群创作的边塞诗。新边塞诗指本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来的一批诗人,继承古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传统,用现代汉语创作的再现和表现西北边塞生活题材而又具有边塞气质和风骨的白话自由诗。本文从时代地域和诗人诗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6:33 点击:15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6:05 点击:2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战国以来,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①一代之文学,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主流。明清小说出现之前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5:53 点击:12
亭台楼阁,属于中国传统建筑。它们或面对巍巍群山,或俯视浩浩江湖,或融于园林之中,或踞于市井之上;有的高大壮观,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华美辉煌,有的简易朴实。但无论形式如何、位置怎样、都显示出民族的人文特征和风土人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表述着人的生活现实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5:33 点击:8
我最初对古典诗歌发生兴趣是很偶然的。 记得在初中二年级时,我们国文老师朗诵一篇节选自《老残游记》的课文,念到谢灵运的两句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就情不自禁地连声叫好!把课文讲完后,他就异想天开地出了一道作文题:《记我军于明月照积雪之夜大破日寇》,
发布时间:2007-10-15 11:43:11 点击:29
问题的提出 读杜甫诗近四十年,真正能够读懂杜诗是在十年内乱时期。当时,我一个人住在北京远郊的一个山村。全村仅有八户人家,为了节省开支,老乡天一黑就上炕睡觉了。没有早睡习惯的我,要靠阅读消磨永夜。当四壁沉寂,灯影幢幢,一卷杜诗,仿佛是多年相识的老友,可
共2页/26条记录 首页 1 [2] 下一页 末页